11月26日、28日,致知学堂第十六讲、第十七讲在良乡校区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维也纳大学会见学者向征和尊龙凯时法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陈敦划分以《理性的迷失与复归——互联网与我们的判断》和《信托执法文化与信用社会建设》为题进行主题讲座。
11月26日,向征与同学们探讨了“网络舆论”、“谁的搜索引擎”、“困住我们的资讯”以及“机械人的入侵”四个话题,讲解层层深入,案例鲜活,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他指出,当今快速生长的时代,互联网融入到公共的生活当中,流传媒介从报纸扩展到电视、电脑以及移动终端,每个人都是信息生产者。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网络舆论引发的问题则更引人注目。向征举例指出,人们的意念思想往往受到别人影响,尤其是大V的看法。从众心理弱化了其独立判断能力,带来的结果是人数多的一方越来越高声疾呼,人数少的慢慢缄默下去。
向征讲到,当今人们被信息淹没,受到信息的滋扰,丧失控制信息的能力,遭到“信息异化”。陪同诸如微软小冰等机械人的“入侵”,网络水军转换为机械人网络水军,机受到操控的机械人转达的信息也影响了人们的判断。面对这种情况,向征建议同学们坚持清醒,制止人云亦云,思考事情真假,不传谣不信谣;掌握知识,提高信息区分能力;正确认识网络的品德和执法,坚持判断与理性。
11月28日,陈敦从“信托的寄义、特质与应用”、“中国古板的诚信文化”、“目今的信用社会建设”、“信托对信用社会建设的启示”这四个方面论述了信托执法文化和信用社会建设的内涵,向同学们转达了“信用不但关系到每个人的生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的理念。他谈到信托的应用很是广泛,可应用于企业并购、基金投资、情况;さ。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多,许多人失去了诚信,失去了自身的标准。所以信用建设具有很是重要意义。
他重点谈到我国从各个方面进行的信用社会建设。在执法制度上,民法通则到条约法再到民法准则都明确划定了我们从事民事运动一定要讲究老实守信,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严格处分。国务院也宣布了信用社会体系建设计划纲要,明确了我国要建设制度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信用社会。
他提到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用分、社会征信机构评分、地方政府评分的信用评分技,用这些信用评分能够对个人信用比较准确地描画出来,申饬同学们成为失信人的个人影响:一处失信,随处受限。陈敦对如何守诚信提出了几点建议:关于个人,要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区分执法与品德的作用;制度上,要加速信用立法;关于受信人,要设定更高的信义义务。
最后的提问环节陈敦教授耐心认真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娓娓道来,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与会师生们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