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韶华,女,1991年结业于尊龙凯时(原北京商学院),1991年至今任教于河北经贸大学。现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偏向为民法。出书《新闻侵权执法制度研究》、《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等专著,在《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等专业学术期刊宣布多篇学术论文,主持过司法部、省社科及省教育厅等立项课题,研究结果多次获得省社科优秀结果奖。2008年在新浪网上乐成开通“韶华民法茶苑”博客,短短两年来,点击率已达82870次,学生们亲切地赞美它为“理想中的空中课堂”。
初印象——文艺女青年
关于田韶华,给我的初印象就是“文艺女青年”。关于自己的评价,她说“小时候,应当是个乖乖女吧,到了大学,更像个文青。”从小到大她一直比较喜欢念书,大学的时候会读一些名著和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虽然少不了那个年代的女生们都喜欢的琼瑶的小说、三毛的文字、席慕容的诗。在田韶华看来,那时候是文学的年代,各人都敬重文学。谈及大学生活,她说道“平时上课,闲时会在图书馆看书,要么看影戏。周末各人一起出去玩,其时最大的娱乐就是影戏了,周末会有舞会。”
商学院——我的大学,我的青春
“那时的老师都挺好的,那时的操场挺小的,那时的紫丁香挺香的,那时的舍友挺铁的,” 想起在商学院的那些日子,田韶华这样对记者说,“其时班里一共34个人,各人情感都很好。”她还记得,由于男生的饭票不敷吃,所以每个月女生们都会把饭票分一些给男生。
结业后,虽然各人各奔工具,但照旧约定十年一聚,2011年恰好是结业20年聚会,也让她感伤颇多——“同学就好比天上飞扬的雪花,在空中短暂相聚,又沿着差别的偏向落下,然后孤苦面对,素颜修行。再相会,中间已然隔着长长的岁月,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们,也不再是旧日熟悉的话题。只是那份发自内心的亲切依旧,似乎从未曾改变,未曾疏散。这世间,如果有一种工具永不复返,也无从复制,但却会永驻心间,让你很老很老追念的时候依然会微笑,会流泪,那即是青春,即是大学时代。”
老师——自由与快乐
田韶华现在是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谈及当老师,她说:“虽说当初从教并非自愿选择,而是二次分派的结果,但如今的我却是真心谢谢这个决定。我常;嵛首约海豪鲜φ夥葜耙蹈俗约菏裁?我思考的结果是:自由与快乐。讲台有限,思想无疆,是谓自由;陪伴学生生长,感受着他们由衷的信任,爱他们,成绩他们,是谓快乐。因为这份自由与快乐,二十年间未曾厌烦了这份事情。”
关于她所教授的民法,她这样评价:“特别有魅力的一门课,一门学问。源远流长,广博精深,极富学术魅力,也充满亲和力。在她面前,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小学生。”
在和田韶华的交流中,她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她对民法、对老师这个职业所倾注的深深的爱和心力。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和支付,田韶华在200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晋升为教授。
忠告同学——向前走,别畏惧
身为大学老师,这个离现在大学生最近的职业,田韶华也十分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她觉得今世的大学生有个性,思想活跃,喜欢表述自己,愿意和老师交流,虽然压力也很大。关于大学生的生长她也有一些话想对我们说:“大学,是自我蜕变的生长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这里,你会发明,念书最重要的不是机械地记着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学会思考的要领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你们也许会有困惑:路很远,怎么走?我说,路不远,就几步。人生的路虽长,但其实要害的就那么几步,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你要相信,向前走的每一步,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向前走,别畏惧,也别停下。”
“20年的教学生涯,当初的许多理念都爆发了变革,如果说当初的自己只是把“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的话,那么,现在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思考比影象更重要,偏向比速度更重要,心智的培养比智力的提高更重要,育人比授业更重要。我很希望我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之外,能够学会思考,学会持守,学会解决人生中的诸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