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秀芬老师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个教研室组织学生160余人赴河北保定白洋淀进行社会实践。这次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实践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深度教学革新、开展现场教学的重要举措。
白洋淀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是水、陆两路交通的枢纽。淀内水域辽阔,七分水面三分陆地,有数十个乡村和十万多亩芦苇,地形庞大险要,历来是军事要地?谷照秸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建立了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力量——雁翎队。雁翎队队员利用河湖港汊的有利地形,隐蔽在荷叶塘和芦苇丛中,英勇伏击日寇,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教学现场,同学们听着教师的精彩讲解,似乎置身于抗日前线,深刻体会了雁翎队、白洋淀军民的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抗日斗争的艰苦性、伟大性。今天的白洋淀,不可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代表。白洋淀奇特的景观和富厚的资源增进了区域经济的可连续生长。通过现场了解体验白洋淀地区农业、旅游业的生长,人民生活水平的革新,同学们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绩,真切感受到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绩。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是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塑造大学生思想品德、提升大学生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红色资源以其极强的时代感、地区感和直观、形象、生动、如临其境的特点,可以使学生身心受到革命精神和优良古板的熏染与熏陶,叫醒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引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忱,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可以大大激提倡学生的立异欲望和不怕波折、锐意进取的精神。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实时总结经验,继续不绝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要领途径,从而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