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琳,女,汉族,198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省阳泉市人,现任食品与健康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担当本科生班主任。主要从事食品加工历程中小分子危害物质的快速检测及宁静控制方面的研究,目前宣布SCI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入选国家优青、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
刘慧琳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贡献精神,踏踏实实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做好本职事情。承继“学生无小事,育人于细节”的原则,爱岗敬业,践行了“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之风。
细节育人,润物无声
在教学中,刘慧琳将新的教学理念、科研实践经验等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作为2018级食品质量与宁静专业食品182班班主任,她承继“学生无小事,育人于细节”的原则,利用课余及周末,实施“一对一,点到面”的培养计划,将学生事情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刘慧琳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指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名硕士研究生获评北京市优秀结业生,1名本科生获评学校优秀本科生结业论文以及优秀结业生。关于国际留学生,她更是加倍体贴,对他们的科研学业进行答疑指导,资助其更好的融入并适应新情况。刘慧琳不但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践行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理,时常教导学生学问之前先做人,对学生的生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积极向经验富厚的前辈教授学习,加入本科生《食品科学原理》(双语)《食品宁静》及《免疫学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教学内容综合革新与探索新的教学要领。她还抓住时机积极进修学习,多次加入校内助力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生长专题讲座,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食品系进行访学。
刘慧琳潜心教学,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日出而出,日落仍作,并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立异教学要领,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最终抵达“教”与“育”的双丰收,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精神内涵。
珍惜惫�,上下求索
刘慧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纪律,立异教学手段,在担负大宗教学事情的同时,努力坚持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目前已宣布SCI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2篇。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获评学?蒲邢冉鋈。
刘慧琳对重金属、生物危害物、农兽药残留等食品宁静检测及控制方面的研究有着满腔的热忱。针对目前食品宁静快速检测特异性、稳定性、重现性差的技术瓶颈,她重复研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有效的解决计划,提升了食品加工历程的宁静性。随着对食品宁静检测及控制研究的不绝深入,刘慧琳已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SCI期刊宣布学术论文5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7。刘慧琳还针对食品宁静快速检测特异性、稳定性、重现性差的技术瓶颈提出了有效的解决计划,创立了仿生抗体吸附-解析双向识别体系,乐成实现小分子剖析物有效控制释放,从而降低剖析本钱,一分钟可以检测上百个样品,助力了仿生免疫剖析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她积极加入学校、学院及系里的相关事情,在功效性食品配料团队中指导并培养新进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加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估,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流学科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精尖专业的建设作出孝敬。
社会效劳,大爱无疆
教学科研事情之余,刘慧琳积极加入引智帮扶、精准扶贫事情,亲赴对口帮扶单位房山区石楼镇二站村开展帮扶事情,进一步了解二站村的实际需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卵白桑茶叶进行品质鉴定及质量研究。在教育扶贫和支援相助中为二站村茶叶工业生长孝敬着力量,助力二站村早日脱贫。
刘慧琳教授以满腔的热忱、广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严谨的态度诠释着“师者”的内涵,传道授业,润物无声,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模范。